每日资讯网 - 新闻 - 教育 - 娱体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女性 - 健康 - 旅游 - 科技
当前位置: 每日资讯网 > 新闻 > 快讯 > 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系列报道之六

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系列报道之六

2017-03-26 21:09来源: 中国网 点击:

抢占制高点   打造首选地

——侗都黎平“一城一地一品牌”实践新路曙光初现

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到黎平调研并宣讲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杨代富 摄)

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旖旎、城乡活力无限……

走进黎平县城,映入眼帘的是林立高楼、宽敞大道、如织车流、繁茂商街。按照“城景互动”倾力打造的南泉山文化广场,西门河综合治理景观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工湖、音乐喷泉、绿地景观、雕塑小品、休闲栈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昔日的脏乱地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地和文化地标。在不沿江、不沿海的贵州内陆山区县城,黎平这几年来的繁荣发展得到了游客和市民们的大大点赞!

五年来,特别是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后,黎平深刻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调整思路,科学决策、引领方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制定了“后发赶超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了“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城乡统筹”三大战略和“环境提升、产业突破、民生改善”三大工程,确立了“文化引领、文化旅游率先突破,开放带动、生态农业借势突破,整合发展、生态工来加速突破”的发展方略,确定了打造“一城一地一品牌”( 一城指黔湘桂三省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一地指国际化侗文化旅游首选地,一品牌指“侗都黎平·颐养胜地”文化品牌)战略定位。

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抢抓高铁时代新机遇,抢占侗文化制高点,干字当头、拼字求胜,打基础谋长远,抓产业促转型,扩投资惠民生,在“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撤县设市”目标的感召下,全县上下加速绿色崛起,奋力后发赶超,开启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行程。

黎平投资6.5亿元打造的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项目,成为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文化实景展演中心(杨代富 摄)

——文化引领走新路

“中国最美的地方”、 “全球33个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最好的旅游黄金线之一” 、“多彩贵州文化旅游的旗舰”,伴随着,贵广高铁、厦蓉、三黎高速的开通,黎平机场航线的加密,黎平县苦心经营所得的这一张张世界级、国家级“金名片”,正在转化成一串串飘红的旅游经济数字。

今年春节黄金周,黎平主推的“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和示范带迎来新年旅游开门红,八舟、四寨、黄岗、铜关、滚正、高寅、青寨、地青等22个乡村旅游村寨开门迎客,23.38万游客涌入侗乡,1.98亿元的旅游综合收放,让老百姓挣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黎平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保留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申报地和保护地,是侗族宗教信仰的朝圣地,也是侗疆腹地中心和侗文化中心,境内侗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独树一帜,交相辉映,拥有1个世界级、7个国家级、21个省级文化遗产,是侗文化最聚集、最齐全、保存最完整之地,被誉为“侗乡之都”。

近年来,黎平不断深化省委对黔东南作出的“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际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要求,确立了打造“国际化侗文化旅游首选地”的目标定位。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以文化引领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绿色崛起发展方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打造成型以肇兴为龙头的“百里侗寨”侗文化核心景区,以八舟河为纽带的国际康养度假基地,以翘街为核心的历史记忆工程经典景区等一批A级景区群,探索形成了铜关“互联网+乡村”,滚正“互联网+民宿”、地扪“互联网+创意乡村”等旅游扶贫新模式。全县21个乡镇(街道),31个行政村具备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接待条件。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多管齐下打造全域旅游。几年来,黎平一手抓旅游市场营销,一手抓基础设配套建设和文化传承业态培育,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以节为卖点高水平策划“侗都黎平·颐养胜地”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助推旅游井喷,使侗年节、芦笙节、泥人节、摔跤节、喊天节等一个个民族节日逐渐成为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以硬措施打造软实力。2016年,黎平县接待游客人数预计达3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8倍和2.4倍,文化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呈率先突破之势。

开放带动,大批项目在黎平落地开花,图为招商引资项目天香谷艾纳香苗圃基地

——开放带动添活力

“交通格局改变,黎平这几年来发展真的很快,发展条件和环境日益向好,不仅是国际侗文化旅游的首选地,也是我们投资兴业的首选地。”投资5亿元,在黎平兴建温氏一体化养殖项目的黎平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鹄远在项目开工仪式上说。

作为贵州面向沿海地区开放的“前沿阵地”,泛珠三角入黔的第一站、第一区、第一城,处于转型升级期的黎平,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一手抓环境提升,一手实施精准招商。县委、县政府主动结亲大企业,为建设“大园区”、“大景区”“大城区”发展平台提供资本和人才管理支持,为“大扶贫”转型,培育后发优势。

县委书记王茂才多次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招商,走出去,请进来,助力侗乡发展,让许多实打实的项目,在黎平落地生根。

近年来,先后与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海南异地商会、浙江华龄集团、云南点击生物科技、浙江华盛达集团、贵州南方夜郎集团等客商对接,签订了涵盖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黎平建设、生态养老基地等项目协议。招商引资项目105个,到位资金215亿元,争取到国省到位资金20.94亿元,助力侗乡冲出“经济洼地”。

2016年12月15日,黎平县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签定项目合作协议,全面开启“黎货出山”的绿色通道,这是该县主动引入大数据,带动大发展又一大手笔。近两年,黎平引进阿里巴巴集团、贵州电商云等知名电商企业,投资3360余万元建成黎平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互联网+乡村”、“创客”等电商模式,打通特色产品售往全国各地的路径。

在省政协的帮扶下,孟彦镇岑湖村电商服务站和孟彦镇岑湖农村电商体验店上线运营。村里83户贫困户的猪肉、家禽、蔬菜,通过体验店卖到了城里,月交易额达16万元,开辟了脱贫的新途径。

目前,黎平共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发展电商企业53家,各类网店1236个,电商从业人员1379人。全年累计上行电子商务销售额1.28亿元,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线上线下市场活跃,城市乡村经济繁荣。2016年,黎平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78亿元,财政总收入预计达7.7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09倍和2.5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4万元和7600元,比2011年增加13475元和3751元。全县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预计达到88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黎平县建成茶园面积29.6万亩,年产干茶10800吨,实现综合产值8.1亿元,图为黎平高屯街道大江坡茶园

——绿色崛起新高地

新年伊始,走进黎平高屯农文旅体验园,只见满山茶树苍翠欲滴。茶庄内,种茶大户欧帮根正在给从广州过来洽谈合作的客商沏自家的上等好茶——黎平有机白茶。“这两年茶叶市场还不错,我的茶叶最高能卖到3800元一斤。”老欧笑呵呵告诉笔者。

立足“生态黎平”核心优势和比较优势,抢占大健康产业市场先机,加快打造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全面实施产业突破工程。黎平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城、两带、多组团”产业空间布局,以绿色产业为体,厚植后发优势,围绕大健康,医、养、健、游、食、管等业态,培育全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文化旅游、有机农业、民族药产业、养生养老产业、特色健康餐饮业突破发展。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后,黎平全面启动实施“人均1亩茶叶、1亩油茶、1亩药材”产业培育计划,实施“一乡一园、一村一基地”工程,逐渐构建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截止目前,黎平全县共建成茶叶基地29.6万亩,油茶基地25.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有机大米种植面积达16.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扶持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58家,打造形成黎平茶、黎平山茶油、黎平茯苓、黎平大米、有牛黑米等十多个特色品牌,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远销全国21多省市。

2016年,黎平全县共产收干茶11000吨,综合产值8.8余亿元,仅此一项,带动5万户16万群众增收4亿元以上。全县以大健康为牵引的农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带动农户29.3万人发展产业致富。

黎平城南一角(胡靖 摄)

——城乡统筹换新颜

新年刚一收假,黎平府衙历史记忆工程等43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98.75亿元,总投资48.62亿元的黎平县城南汽车客运站, 锦屏敦寨至黎平高屯公路改造工程,黎平县农村通村通组路网全覆盖建设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建设,这是黎平县“撤县设市”和“加快同步小康”的又一大手笔。

五年来,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黎平猛追快跑。抢抓“高铁时代”机遇,以“撤县设市”为抓手,以打造黔东南州重要经济增长极,黔湘桂三省(区)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倾力建设大侗乡特色县域经济创新区,大刀阔斧推动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按照“一城十镇百村”空间布局和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城乡发展格局,全面打造“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城市名片,短短几年,黎平累计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城乡建设资金46亿元,建设肇兴、尚重等美丽“十镇”,按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规律保护开发93个传统村落,在县城建成了南泉山文化广场、萨玛公园、奥体中心篮球馆等一批城市地标性工程,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文化品位高尚、现代元素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侗疆腹地区域中心城市。一张崭新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新蓝图呼之欲出!

眼下,是黎平夺取首季开门红的关键时间,黎平五方国际商贸城、黎平古城墙修复、城区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70个重点项目建设正按照建设时限倒逼推进,总投资3.8亿元的世纪大道项目如火如荼施工。从城市到乡村,黎平正在“华丽转身”。

五年来,大手笔的投入,硬措施的推动,让黎平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县城面积从原来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10.4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7万人发展到10.2万人。城镇化率从26.3%提高到38.2%。一座凝聚人气、吸引商气、富有灵气,宜居养生保健、宜商创业创新、宜游休闲度假的新兴县城正在黔湘桂三省(区)交汇的黔东大地上悄然崛起!

中药材是黎平县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图为村民们种植中药材获得丰收的喜悦

——“双创十有”奔小康

近日,在肇兴镇厦格村绿壳蛋鸡养殖基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省政协办公厅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干部群众开沟挖渠、修建步道、搭建鸡舍,扩大绿壳蛋鸡养殖规模。

  黎平是省政协的扶贫联系点,王富玉主席、孙国强副主席等领导多次到黎平开展调研帮扶,为黎平绿色发展、后发赶超和脱贫攻坚问诊把脉、出谋划策。

一年来,省政协在肇兴镇厦格村、孟彦镇岑湖村、双江镇双江村先行实施的精准扶贫到户“1244”工程(即1个绿壳蛋鸡养殖产业,每个贫困户2个鸡圈,养殖400只鸡,每年纯收入4万元以上),项目刚启动实施几个月,贵州康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按照回购合同上门收购52000元肉鸡和绿壳鸡蛋,点燃了贫困户们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

此外,黎平县的双江镇坑洞村是一类贫困村,这两年在县里的扶持下,采取“定单收购”经营模式,发展辣椒产业,全村195户(其中贫困户31户),种植辣椒723亩,全村年辣椒总产量达433.8吨,产值138.8万元,大部群众都摘了贫困帽。

厦格、岑湖、坑洞等村只是黎平县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几年来,黎平县攥紧政府、市场、社会战力,锁定2018年全县实现脱贫,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倒逼推进,精准攻坚。全县上下,以“六个精准、四个切实、五个一批”为指引,以实施“双百双创十有”(攻百村扶贫,抓百村小康,以干部创事业,带群众创家业,推动贫困山村有增收产业、有稳定就业,有舒适住房、有安全用水、有便利交通、有优美环境,有文化教育、有社会保障,有充分民主、有幸福认同“十个有”)为载体,做大示范基地,做强优势产业,补齐发展短板。

五年来,黎平县投入18亿元对县境内公路进行提标建设,新增通村沥青(水泥)公路854公里,投入5.2亿元实现水利工程建设,解决2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6.3亿元,大力实施“六项小康行动计划”,水、电、路、讯和文化教育卫生大笔扶贫资金的投入,补齐民生短板,使贫困山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巩固,发展要素加速聚集,发展红利、资源红利、生态红利、政策红利叠加释放。

黎平县每季度举行一次的乡村旅游节,已经成为文化展示的大平台和旅游井喷的助推器(杨秀银 摄)

2016年起,黎平县每年派出203支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共1016人,覆盖230个行政村。动员17000名党员和8700名干部投入脱贫攻坚一线,与贫困群众“结穷亲”,用心、用情、用力工作,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县委书记、县长打头阵,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找准贫困根源,研究对策建议,协调项目、资金,精准扶贫。党员干部上心抓谋划,上手抓落实,精准施策,因人施策,精准脱贫。

五年来,黎平县14个乡镇实现摘帽,16.67万人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6.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6%下降到13.6%。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6.8亿元,补助大病医疗救助资金6799万元。新农合参保均达99%以上,累计补偿基金7.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02万人。建成保障房4152套,投入资金3.93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95万户,解决了24.15万人住房差、建房难问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站在时代的转折点,昔日荣光熠熠生辉。“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撤县设市”目标已经确定,绿色崛起,后发赶超,竞争激烈,形势逼人,任务催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黎平不敢有丝毫懈怠,干部群众紧绷发展之弦,撸起袖子“拼命干”。县委书记、县长跟基层干部一样靠到最前沿。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侗乡黎平向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迈出矫健的步伐。(石光照 杨代富)

责任编辑:龚超  李杰

编辑:李编 作者:李编 欢迎软文等业务投搞合作
  • Tag: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广信息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滚动资讯